杜泊綿羊,英文名字dorper sheep,原產地南非,也簡稱杜泊羊,用南非土種綿羊黑頭波斯母羊作為母本,引進英國有角陶賽特羊作為父本雜交培育而成是個國外的肉用綿羊品。無論是黑頭杜泊還是白頭杜泊,除了頭部顏色和有關的色素沉著有不同,它們都攜帶相同的基因,具有相同的品種特點,杜泊綿羊品種標準同時適用於黑頭杜泊和白頭杜泊。是屬於同一品種的兩個類型。
外形
杜泊肉用綿羊原產於南非,是由有角陶賽特羊和波斯黑頭羊雜交育成,是世界著名的肉用羊品種。根據其頭頸的顏色,分為白頭杜泊和黑頭杜泊兩種。這兩種羊體驅和四肢皆為白色,頭頂部平直、長度適中,額寬,鼻梁微隆,無角或有小角根,耳小而平直,既不短也不過寬。頸粗短,肩寬厚,背平直,肋骨拱圓,前胸豐滿,後軀肌肉發達。四肢強健而長度適中,肢勢端正。整個身體猶如一架高大的馬車。杜泊綿羊分長毛型和短毛型兩個品係。長毛形羊生產地毯毛,較適應寒冷的氣候條件;短毛型羊被毛較短(由發毛或絨毛組成),能較好地抗炎熱和雨淋,在飼料蛋白質充足的情況下,杜泊羊不用剪毛,因為它的毛可以自由脫落。
重量
杜泊羔羊生長迅速,斷奶體重大。3.5-4月齡的杜泊羊體重可達36公斤,屠宰胴體約為16公斤,品質優良,羔羊平均日增重81-91克。杜泊羊個體高度中等,體軀豐滿,體重較大。成年公羊和母羊的體重分別在120公斤和85公斤左右。雖然杜泊羊個體中等,但體軀豐滿,體重較大。
抗逆性
在多種不同草地草原和飼養條件下它都有良好表現,在精養條件下表現更佳。在較差的放牧條件下,許多品種羊不能生存時,它卻能存活。即使在相當惡劣的條件下,母羊也能產出並帶好一頭質量較好的羊羔。由於當初培育杜泊羊的目的在於適應較差的環境,加之這種羊具備內在的強健性和非選擇的食草性,使得該品種在肉綿羊中有較高的地位。
在大多數羊場中,可以進行放養,也可飼喂其它品種家畜較難利用或不能利用的各種草料,羊場中既可單養杜泊羊,也可混養少量的其它品種,使較難利用的飼草資源得到利用。這一優勢很有利於飼養管理。杜泊母羊產乳量高,護羔性好,不管是帶單羔或者雙羔,都能培育得很好。
繁殖期長,不受季節限製。一個配種季母羊的受胎率相當高這一點有助於羊群選育,也有利於增加可銷售羊羔的數量。在良好的生產管理條件下,杜泊母羊可在一年四季任何時期產羔。母羊的產羔間隔期為6個月,在飼料條件和管理條件較好的情況下,母羊可達到1年2胎。杜泊羊具有多羔性,在良好的飼養管理條件下,一般產羔率能達到150%。在較一般放養條件下,產羔率為100%。在由大量初產母羊組成的羊群中,產羔率約在120%左右,因為初產母羊一般產單羔。
種群分布
杜泊羊能良好地適應廣泛的氣候條件和放牧條件,該品種在培育時主要用於南非較幹旱的地區,但今天已廣泛分布在南非及世界各地。
繁育曆史
世界大戰後,南非開始興起用英國的肉羊品種與南非土種羊如波斯和美利奴羊雜交。當時,本地成年羊肉和羊毛價格下降,使出口羊肉和羔羊肉得到更多的關注。但英國市場對肥尾羊並不感興趣,而且以英國的定級標準看,肥尾羊不符標準。於是,有必要培育一個在南非自然草場條件下能夠既長得快、胴體質量又好的肉用綿羊品種。在西開普頓,新品種需要滿足的先決條件是,母羊必須在11月至12月配種,以便來年4月產羔。在卡魯地區,新品種需要實現的目的是要取代肥尾類型的品種,變為可接受的胴體。新品種最初的想法就是培育一個適合於北方低降雨地區的綿羊品種,即培育出一個在惡劣條件下相對容易飼養的,仍能得到較理想的胴體質量的綿羊品種。
想了解更多關於杜泊羊養殖的相關信息,請關注我們。